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胡尘夏近 夏牧 (第3/6页)
作为王后。随着周族的胜利,姜姓也从西方来到了东方。 草原土壤板薄,降雨不足,光照风速强,蒸腾剧烈,只适宜水草的生长,不能生长过多的树木,树林也只存在于雪水融化流经的山地,河流附近,这样的环境使得西北的食草动物也以草原为生,根据气候水草丰荣的情况迁徙。 为了生存,人们像捕食食草动物的虎豹狼群一般也随着这些动物来来往往,到最后为了获得稳定的资源按照它们群居的方式驯化这些生物,从它们的身上获取衣食住行的一切,因此要按照这些动物迁徙的情况,居无定处,没有规定,从事不如汉人稳定的定居生产的畜牧。 比起稳定的种植,游牧是一种退而居其次的选择,游牧的历史更加短暂,草原上的居民放牧游牧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了。游牧的各个部落根据各自所属的头人命令,于何时搬到春夏秋冬四季草场。这并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流动,而是根据季节流转,雨水和水草情况,像动物寻找食物一样,人们遵循牧草的生长规律,追逐水草,安排游牧路线,放牧时间。 从前食草动物有着更丰富的水草地域的选择,但人类挤压了动物的生存空间,草原被各个部族分割,所以每一部族草场选择地点其实有限。并且这些由人类驯化成功的家畜在自然之中有食肉动物捕食调节它们的数量,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得草原可以长期存在供养生命,但人类为了私产的目的,从前也没有认识到这样的严重性,无限制地过度繁殖,并加以保护,畜群数量过多,过度放牧只能让特别脆弱的草原无法承载,使得草原退化。 草原没有水草的保护,土地渐渐风化并以极大速度演变成为荒地荒漠砂漠,让人无法生存,不适合人居住,已经遭到破坏的草原也很难自行恢复,与其破坏的迅速相比,恢复时间极长。人们便通过定期转移牧场循环使用水草,减轻对草场的破坏负荷,留下自身修养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转场应对多变的草原气候,避寒保暖,抗灾保畜,既能够让人得利,也能让草原保持原状,维持人和自然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比低效率的捕食和采集,广大地区的种植制度也与游牧制度一样,耕种的高产出利于养活日益壮大贪得无厌的人口,为从自然之中获得最极限的利益不断吞并其他生物栖息地,灭绝式地捕捉飞禽走兽,在看到不可挽救的后果后,最终不得不妥协让步,不能过度开垦,放牧,一旦踏过底线便是再也没有可供索取奴役的自然,自然给予人类自取灭亡,同归于尽的报复。即所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四季转场,终年放牧便成了一代代草原上居民的传统。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