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2 (第2/3页)
>玉衡帝自认是个明君,他受到的约束就会更大,不可能不顾忌到朝臣及世家们的反应。太子既嫡又长,且没有过错,凭什么宠爱个妃子就要废太子?根本都不用他们出手,大臣们首先就不会答应。皇帝没有想像中那么有自主权,尤其在事关储君,国之根本。她费机心血养育、教导出来的孩子就是这么一个没脑子,却血腥的人吗?一言不和就想尽办法杀人?“……娘娘,淮阳王才走,您就宣太子进宫,万一皇上问起来要怎么回话呢。”这就是做贼心虚。不知道犯事的时候,怎么回怎么有理,我什么时候想见自己个儿的孩子还要挑时辰吗?可是淮阳王把太子派人毒杀刘贵妃的事挑明了,王皇后自己就心虚了,那火都燎到脑瓜顶了,生生又让她咽了回去。哭死的心都有了。她苦心经营,平衡后宫,得尽贤名都是为了什么?这些年她之所以理直气壮,胆敢跟玉衡帝叫板,都是因为她行得正做得正,从未用过任何阴私手段,手上没沾过半点儿血腥……这一切都让太子给打破了。从前牙牙学语,稚声稚气对着她背孝经,笑的那么纯粹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王皇后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了下来,究竟哪里出了错?###淮阳王就没有王皇后那七弯八拐的心思了,得了王皇后的准话,他也算把心放到肚子里。这案子好处理就在玉衡帝放权让他全权处理,既没经过大理寺,也没经过刑部,不然还要费一番周折。太子这事儿办的也算得挺漂亮,没留下什么实质的证据,不过是一些旁证,例如太子近侍就曾经多次光顾过那家饼店,并与掌柜的相处极好,那用砒霜的偏方也是他传给掌柜的。而那掌柜甚至不知道那人是太子近侍,还是淮阳王手下与那人是相识,审案时便留了心思,私下里报了给了淮阳王。若非如此,淮阳王也想不到是太子下手。他还以为是王皇后。结果,居然是自己十七岁的侄儿。唔,比他小六岁,可他比心狠手辣多了。比他爹玉衡帝也强,玉衡帝还是二十来岁起兵讨逆杀上皇位,杀宗室跟砍瓜切菜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