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 (第2/3页)
之间罢了。 分开,便是让彼此都尽可能离那条河远一点。罪与悔的苦水啊,久久耽溺对谁都没有好处。 娅枝一岁多时才有名字,向爸爸和向妈妈都是文化人,可谁也打不起给女儿取名字的精神,第一个女儿,并没有因为父亲悉心取名叫“娅叶”就活下来。做父母的,如果说他们在夭折儿女身上的付出成了无用功,未免过于残忍,可实情何尝不是如此!精神上,他们的投入更是绝非有数的感情,而是一个无底坑,无论怎样地赎罪填补,都注定是伴随一生的阴影。 向爸爸离家之前的一句话敲定了这件事:“叫娅枝吧。” 向妈妈点头点得木然:“枝不会落,枝,离根更近一点。” 古谒云:南木向暖。 年幼的孩子不懂人世间的分合,娅枝并不觉得自己的家庭构造上和别人有什么差别,小朋友嘲笑她只有妈妈,她就理直气壮地反驳:“我有爸爸也有妈妈,而且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比你们聪明!” “可你的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 “有的爸爸和妈妈住在一起,有的爸爸和妈妈不住在一起,就像我的爸爸是教授,你的爸爸是医生一样,有什么关系吗?”第十四章谢意小朋友被驳得哑口无言,却不肯认输:“那谁来帮你妈妈修电灯泡?” “妈妈有朋友姜叔叔呀,姜叔叔是警察,不但会修电灯泡,还会biubiubiu地抓坏人。” “好酷啊!”小孩子计较得快忘得也快,刚才那股较真劲立刻被憧憬取代了。 按理说三四岁的小孩子尚不能记事,这段小小的篇章却始终躺在娅枝的记忆里。后来的许多日子,当娅枝因为不肯站起来回答问题被老师叫家长时,当外出野餐别的小孩都表演才艺,而娅枝瑟缩在妈妈身后时,当她们去新班主任家拜访,娅枝背着手不肯问好却一缕烟钻进卧房搞破坏时…… “这孩子,”向妈妈总是苦闷地说:“娅枝小时候不这样,很阳光很大方的。” 变化的发生,究竟是沙丘移动一样潜移默化的结果,还是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的整个过程?娅枝和向妈妈虽然彼此置着一股子气不说破,可谁都心知肚明,看似先积聚再坍塌的沙堆,也总有那临界的一颗。 也许是小娅枝好心给陌生人指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