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 (第2/3页)
们出价几何?”吴掌柜脸色难看,道:“很低。苏州城里的两家锦绣记店铺,只肯出一万两银子,还须得掌柜、伙计、货品全部留下。绣庄连绣娘一起,四千两。城郊养蚕织布的布庄,只出三千两白银一座。”说罢将对方提供的价码文书呈上。碧螺接过交给徐老夫人,徐老夫人却看也不看,眼神缓缓扫过站立的掌柜们。吴掌柜在徐家做了几十年,是徐老太爷在世时就倚重的人,他面容愁苦,忧心忡忡。几位徐家的家生子掌柜,神色茫然,不知何去何从。而近几年新进的几位掌柜,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色。还有几位,神色值得琢磨啊。将掌柜们的神色尽收眼底,徐老夫人心中也有了数,道:“你们也是徐家的老人了,你们说说,眼下当如何?”沉默半晌,听到底下传来声音:“依小人愚见,这个出价确实太低。在这个价格上各加一千两银子,就差不多了。”正是之前神色值得琢磨的几位掌柜之一,徐文敏聘进来的越州锦绣记刘掌柜。这句话引得各大掌柜纷纷侧目。要知道,徐家的产业遍布江南道,在每一座州城都可见到锦绣记店铺,当地人都以能穿锦绣记的布料为荣。布庄不仅自行养蚕采丝,还有固定的蚕户供应生丝。将生丝葛麻通过纺织、染色成为各种布料、丝绸锦缎,放在锦绣记售卖。客人需要成衣时,绣庄提供成衣剪裁、刺绣等服务。在徐婉真看来,这便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基本上杜绝了受制于人的可能性,古人的智慧实在不容小觑。锦绣记的经营是徐老太爷在世时定下的方略,从第一座布庄开始,数十年辛苦经营,挣下这偌大的家业。仅仅绣庄一项,一年的利润就能有三千两白银,这百万家产,在刘掌柜的口中,竟然在那等低价上浮一千两便够了,这怎会不令人诧异。徐老夫人听得此言,不露声色道:“哦?还有哪些掌柜也这样看?”当下又有几人附和。吴掌柜怒道:“刘掌柜,徐家待你们可不薄,如何说得出这等话来!”刘掌柜白胖的脸上露出狡诈的笑意,道:“徐家这颗大树,眼看就要抱不住了。我们这些做掌柜的,要懂得看风向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