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9 (第2/3页)
接过了文启手里的书信,要重新读给他听,还道:“大哥说他会在京口停留两旬一月的,所以我们收到信后可以照着地址给他回信。这信是五天前寄出来的,咱们也得赶紧了。”☆、第三百九十四章不速只话虽这样说,可一时之间,别说罗冀一脑门子的空白,就连文启亦是除了道谢的话儿,提着笔亦是再不知道该说些甚的了。小兄弟两个俱是愣怔无言。花椒亦是默默。哪怕那会子年纪尚小,但文启牢牢刻在心上的线索却是非常详实的。即便整整四年过去了,据大堂哥信中所说,一路西行,距离长江愈近,竟然人烟愈少,凋零枯败。就连京口城中,亦是一副紧衣缩食、潜心生息的萧条景象。说起来同样傍山依水、通衢要道,甚至于京口的地理位置比之崇塘还要优越,却全然没有崇塘镇上门庭若市熙来攘往的景象,只能勉强称得上城固民安。饶是方家回事处的大管事儿打听后都既唏嘘又万幸的,说是整个京口的世家大族,除了那三五世家硬撑下来了,其余家族就像是从头到脚换了遍血似的。好些个人家就此元气大伤,家道日艰,或是卖田卖地维持用度,或是分家析产丢卒保车,东零西落地就这么衰败下来了。要想恢复元气,没有个二三十年,怕再是不成了。由此可见,当年京口周遭确实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的打击。而文启家虽算不上甚的世家大族,在京口一地儿说实话从来不曾排上名号,却也不是甚的小门小户的出身,宗族势力在当地还算强大。依花椒猜测,一个中产之家估摸着应是笃定的。是以当大堂哥跟着方案首拜见当地世交,又由回事处大管事儿领着找上这家的回事处管事儿,求上门去,将文启家的宗族堂号告诉他听,人家当即就道他们京口原先是有这么一号人家的,三槐堂王氏。又赶忙请来了府中清客,其实就是还算有正经差事儿名头的帮闲,人家一听,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了文启家的宗族坐落、家族传承,还有族长族老的名讳来。与文启所说正好吻合。可饶是中产之家,在天灾面前依旧渺小脆弱的有如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