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379要人2380撵错了 (第1/6页)
2379章要人不得不说,官员和民众的思路,那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觉得解气的事情,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事情,居然硬生生地被人看出,是不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过这也正常了,毕竟大家的屁股坐的位置不同,类似的事情,可能引发友邦的惊诧,从而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当然,能不能造成负面形象、能造成多少负面形象,那不太好说,要说这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但是领导们不这么看,他们想的是——一旦因此发生点事情,他们是要背责任的,而官场中的谨小慎微,是必须的。像天南电视台的领导,也是这么认为的,如若不然,这种新闻上一台是没问题的,六百万的金额不算小了,虽然上一台很勉强,关键是在于其深远意义。这是天南高科技发展的成果,是民智开启,紧跟世界时代潮流的行为,是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当然,将别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过来,也是保护不是?就冲着这几点,其深远意义再怎么评价都不为过,而且国内还没有报道过类似的例子,也算是填补了国内空白——要知道,这可是把北京、上海、深圳等高科技企业众多的一干城市,都甩在了后面。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就是那句话,你想谈“跟国际接轨”了?对不起,人家跟你强调的是中国国情,掌握话语权的意义,便在于此。省台将这个新闻放在了经济频道,这很正常,但是将此事登上头版,那就不合适——虽然这是实实在在的商业案例,符合商报的主旨。前不久,宣教部就有人反应过,说商报报道巴黎的负面形象,是没有大局感,是不利于团结的,消息反馈到了马勉这里,甚至陈太忠都跟自己的领导拍了桌子。争吵的结果,就是啥结果都没有,而此事并不是多么严重的政治事件,所以,刘晓莉隔个两三天就发一篇类似的稿子,宣教部也没办法叫真。事实上,到了现在,商报刘记者的,已经在众多读者中小有名气了——毕竟在普通老百姓中,没去过巴黎的占绝大多数,而且这是连篇累牍地报道巴黎的负面形象,这国内媒体中,简直是奇事一桩。所以这报道的名声,已经超出了商报固有的读者群体范畴,更有人传言,说那刘姓记者是被某个法国男人玩弄之后,没跟着出了国,才会有如此大的怨念……说好说不好的都有,但是大家都承认,看了这报道是开了眼界了,这个栏目隐隐地成为了商报一个知名栏目了,更还有那打算涉足国外旅游业的人专程上门,想了解刘记者对巴黎前景的看法。由于文明办的陈主任坚决地护着,部里的人也没办法再拿此事做文章,可是今天这个关于抢注的报道,不是出于刘晓莉之手,而是一个新人郑红发的。你们抢新闻,不要这么不择手段好不好?宣教部的人就有点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