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5 (第2/3页)
元吉一起奔赴浙西。三个不能一起去,去一个也好。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上,永乐朝的多数官员尚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官场倾轧,政-治-斗争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先解决大事才是根本。人无完人。不失大义,略有私心,人之常情。如此,皇帝才会放心安排工作。要是人人都如-篡-权之前的王莽一般,走路都能用尺子量,皇帝才该睡不安稳。工部尚书的奏疏快马加鞭送到北平,朱棣的回复也很快,维持原命。简单一句话,一事不烦二主,就是夏元吉了。这下子,留京官员更摸不透天子到底是什么心思。到底是看重夏元吉一个人,还是释放给所有户部官员的信号?能不能给个提示,好让大家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安排。可惜朱棣不是一般人,想完全猜透他的心思,难度不下于徒步登上珠穆朗玛峰。留京官员猜不透天子的意图,心中打鼓。关键人物,户部尚书夏尚书却打起包裹,带着随从奔赴浙西。比起同僚,夏元吉格外的平静,平静中甚至有些许期待。大多数人没察觉到夏元吉的变化,文渊阁七人则是例外。作为朱棣的机要秘书,七人对天子的了解,多少优于他人。比起身在局中的六部官员,解缙和杨士奇等人更能站在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件事。“天子会动户部,却不会处置夏元吉。”调开夏元吉,令他去浙西治水,正代表天子对他的信任和回护。永乐帝会继续重用夏元吉,此事毋庸置疑。会如何处置其他户部官员,大概要看他们有没有蹚山东的浑水,踩进去的脚,到底陷了多深。各地的奏疏依旧按时由通政使司封存,经文渊阁,再送往北平。快马每日驰骋在官道上,沿途官驿日夜都要有人看守。遇上连夜赶路的急件,不能及时更换马匹,驿丞到小吏全要获罪。北平的气氛更加紧张。天子要北征大漠,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千年未变。从开平卫,兴和所和全宁卫聚集起的大军,吃饭是个不小的问题。饿着肚子的军队,再勇猛也没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