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67 (第3/3页)
勾地盯着陈林的嘴唇,生怕他说一句“大家交一下作业”。在四十几双惴惴不安的目光中,陈林淡定地把教案往讲台上一放,把钢笔套回笔套里,借着翻开书,说:“今天讲,大家翻书吧。”台下传来了一阵小小的欢呼,陈林抬头看了一眼,几个胆子大的男生起哄说:“陈老师最棒!陈老师赛高!”陈林握着粉笔,抬手做了个下压的手势,几个男生举着书挡住了半张脸,大家也都笑了。陈林开始讲课,他心情虽然不大好,但是总归业务水平还是很高的,一首东晋文章,叫他讲得如同念白话文,一些当时固有的词语,他倒不强求学生们一定要记住,用一些找来的图片或视频叫学生们看看,便也明白何谓松菊犹存、何谓涓涓始流。陈林倒不是很注重启发的教学,学生连见都没有见过的事情,启发也启发不来,他不过是解读一下,再给他们看些自然图景,看的懂了,自然稍有理解,至于对这文章中蕴含的想法,或许过了多年,才可能有所了悟,他说:“这就不是我能再教会你们的了,叫你们背下来,也是希望再过许多年,这文章对你们的想法能有些开导,或者启发,或者慰藉,但是现在,应试教育,一种或者两种解读还是要记下来的。”同学笑,他也笑。做语文老师便是有这种困扰,既不能太过于放纵,又不能太过于刻板,别的学科便是学了当即有效果的,但文学中的共情却往往囿于人生际遇,非亲历不能真正领悟,他能做的不多,但也得教学生们如何去尝试解读。这过程枯燥又略显乏味,解读全然看个人心性,但应试少不了有个统一的说法,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多寡,他也纠结过很久,最后仍旧选择据实相告。十几岁的孩子们,即便再怎么早慧,也不见得能了解那种尝试过多次最终放下的感觉,辅导书里干巴巴的一句“豁达”,或者他们得再花二三十年才能懂得其中的辛酸和波折。好在陈林的学生们虽然不是大智慧的天才,但好歹仍旧是聪慧的类别,成绩是很不错的,陈林讲到最后六分钟,有个最开始起哄的男生大着胆子举起手来。那男生长的五官端正,十分阳光,性格也是众所周知的大大方方、活泼健谈,他向来比较敢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