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分卷阅读5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2 (第2/3页)

,振淮、扬饥。辛巳,振河南饥。”

“四年乙亥,振辽东灾。”

每一年,不是旱涝就是饥荒,朝廷一年年的发赈灾粮财,毫无效果。

皇上看了许久的记录,有种不确定的想法。

这个时代没有摄影机和照相机,所有来自外省的消息全凭官员的奏报。

可这些赈灾的粮食究竟到了谁的手里,老百姓又吃了多少,谁都不知道。

-3-

“第一桩事,是派三九二十七名观农使,秘密前往这报灾的九省,游历往来后跟朕如实禀告。”虞璁严肃了神情,仔细道:“这二十七人都应作普通百姓打扮,彼此独立时间出发,并且互相不得泄密行踪,具体事宜交给农部巡官来办。”

哪怕没有飞机高铁,也要每年核查政报。

他的直觉告诉他,某些年年哭惨岁岁求免税赈灾的地区,未必能差到哪里去。

王守仁听得非常专注,点头表示赞同。

这二十七人互不知情,出发时间也最好不要一致,每个省派去三人,基本上综合一下回禀的消息,可以还原事实。

往后每年都要更换探子,不能有任何人去重复的地方,这样官员才无从巴结,甚至并不知道他们的离开与往来。

“这第二桩事,说起来有些复杂。”

“朕先讲一遍,你们不一定听得懂——但也照着这图画一遍吧。”

这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困境。

长江流域的农田虽然享受着肥沃的土壤,但在雨季极容易被洪涝淹没,造成大量的损失。

但虽然江阔湖多,当地还会较频繁的遭遇干旱的困境。

——这个时代的水渠较为简陋,又不可能被定时疏通扩宽。

这些水渠只要某一段出了问题,后面就有可能都接连着遭殃。

夏季暑气重,小河溪流都可能被蒸发到干涸的地步。

但百姓不可能在酷热下还长距离跋涉担水,庄稼便极有可能因此而纷纷枯萎。

虞璁解释的清晰明了,还示意鹤奴展开早就准备好的南部地图,给他们看朱笔标记的位置。

“这附近一带的水渠,肯定有年老失修,有断裂或堵塞的境况。”他思忖道:“在这种地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