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_分卷阅读4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0 (第2/3页)

归还是少数。

“士人品评,还当如此。”过足了瘾头,郭通长叹一声,“使君那制科,未免流俗,怕是会坏了士林风气。”

这话,郭通早就想讲了。上次制科来的全是寒士,也就罢了。今次居然多出了些小士族的狂徒,也贸贸然参选!再小的士族,也是可以参加品评的,就算擢了下品,不也能为官吗?何必选这样体面尽失的法子?那些参加了制科的士人,他全都拒之门外,正是想让所有人知道,朝廷抡才之法,容不得如此轻贱!

他的话,也未尝不是座下众多士子,乃至他们身后世家的想法。面对郭通的诘问,梁峰一哂:“才有大小,品有高低。中正乃是为朝廷选官,自当慎重。制科不过是州郡吏治,何足挂齿?”

这话像是退让,郭通却皱了皱眉,总觉他话中有话。之前梁峰擢雁门太守时,选了郭刑,就让他有些恼火。不过雁门苦寒,又有胡马南侵的威胁,区区一个太守实在没什么好争。让给郭邢,也无不可。只要定品的权利握在自己手中,还怕他这一脉不显吗?

貌似惋惜的摇了摇头,郭通笑道:“使君为了并州,也是费尽心思。待乡品重启之后,就无需如此操劳了。”

梁峰看着郭通那自得笑容,压住了心底冷嘲。九品正中制是当世选官最重要的途径,也能划定这些世家的未来和命运。只是郭通选出的人,自己就一定要用吗?报给朝廷,或是入洛阳,或是别州为官,能力如何,职位怎样,又与并州有何关系?

这确实是为“朝廷”选拔的人才,只是郭通没有看穿其中区别。而那些不顾乡品,冒然参加制科的士族,才是他需要重视和优待的。这次开科,经士录取的人数增了一倍有余,前五之中,足有三人乃是士族出身!这样的趋势,绝不会就此停止。当这些人一步步在并州官场、乃至冀州、司州攀升时,大势才会形成。而这,也正是他需要的“新阶级”了。

一个必将与他同进退的阶级!

不咸不淡的应付着郭通,梁峰的心,已经飞到了其他事情上。也不知冀州情势如何了?奕延能赶在王浚之前,占领更多郡县吗?

军情来的比想象中的还要快些,当晚回到刺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