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7 (第1/3页)
“家族啊。”在几个月前,桓容未必能体会这两个字在东晋的意义。如今有所体悟,却是以鲜血和人命为代价,难免有几分唏嘘。“带下去吧。”朱辅之子依旧在大骂,桓容却是意兴阑珊,摆摆手,立刻有健仆上前堵住他的嘴,将他和朱胤家人一起拖了下去。“贾舍人。”“仆在。”“后续之事交给你。”“诺!”“另外,明日开始考核甄选郡县职吏,劳烦你和孔玙了。”“明公放心。”贾秉拱手,随后笑道,“明公,仆字秉之。”桓容愣了一下,很快明白过来,点点头。“劳烦秉之。”“诺!”时间仓促,郡县的政务不能停摆,贾秉和钟琳一边忙着郡县职吏甄选,同时还要接手政事,都是忙得脚不沾地。贾秉的从弟和外弟一起帮忙,又从原有的县衙职吏中选出几人,总算能应付过去,不至于闹出乱子。看到几人在职房内熬油费火,桓容很有些不好意思。他还是想当然了。好汉还需三个帮。贾秉和钟琳再有才敢,一人能顶两三人,终究不是神仙,无法一肩担起一州政务。“人才啊。”桓容嘬了嘬牙花子。昨晚动手很爽快,今天就要面临这么大的缺口。要不是实在忙不过来,贾秉和钟琳未必会同意“公开考核甄选”之事。究其根本,这样的做法同魏晋选官制度背道而驰,稍有不慎,桓容就会成为“全天下”的靶子。历史上,科举制度出现在隋朝,却在唐朝以后才逐渐发展兴盛起来。一是因为隋朝持续的时间太短,想发展也没条件;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延续自魏晋时代的士族门阀压根不买账。之前都是品评选官,朝堂上下都是“自己人”。现下却要同寒门庶人同入考场,争一个官位,这不是开玩笑吗?对拐不过弯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侮辱!这个时代的士族子弟有多骄傲?最知名的例子: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潜不愿受蛮横的上峰辖制,直接挂印离去。五斗米是他的官俸,人家压根不稀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