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 (第2/3页)
如磨纠结他的簪子要不要送出去的时候,听到卫微说:“你来,我有东西送给你。”说完拿出了一个锦盒。赵如磨拿一手着方形锦绣盒,一手抚摸锦盒上的流苏,一时没舍得打开。卫微紧张地握着衣袖下摆,不好意思地催促:“你打开来看。”赵如磨依言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块环形羊脂玉佩,玉不是上乘货色,重在送玉的人。卫微一面觑着赵如磨的脸色,看到他脸上露出喜悦神情,才放下心来,解释说:“我在市集上见到,觉得极配你,就买了来。玉色不是太好,又契合你的名字。等我寻了好的来再送你。来,我给你带上。”赵如磨的名字出自,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意。赵如磨见他知道自己名字的出处,又送了东西来,显见是用心了的,心里高兴。玉佩上穿了一根大红的穗子。卫微从锦盒拿出玉佩,献宝似的弯下腰,将玉佩系在赵如磨身上。一边系,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穗子是我央家里的绣娘,打的,挑的大红的颜色。大红又辟邪,我想你带着这块玉佩站在雪地里就画儿一样。”赵如磨低头看着身下絮絮叨叨忙活的人不做声,含笑问:“你怎么不亲自打了来。”我就亲自给你做了一样东西。“我哪里会?”系好了,卫微推了一步细细打量,笑着说,“果然和我想的一样好。”主要还是人好。赵如磨摸摸玉上的穗子,说:“既戴上了,我永远也不摘下,等你给我换好的。”卫微点头应了。赵如磨笑着说:“正好,我也有东西送你。”说着将木簪从袖中取出,“你看!”至于为什么要送簪子,只是一时的想法,比如杜工部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但这诗并不应景,诗里的境况太凄惨,不适合拿来赠人。他既能因为一句诗亲手做了簪子,但是没法和人解释,只是说:“这根做的不好,冠礼要用到束发的簪子,到时我给你做一根好的。”赵如磨收了玉佩,一时欢喜疯了,当时就没细想。回屋以后才寻思,一寻思后不得了,一整晚没睡着,翻来覆去的想:这是什么意思?两人互赠信物,怎么看都像是“永以为好也”的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