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金枝_慕金枝 第3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慕金枝 第356节 (第2/4页)

>    有很多读者不喜欢这点,因为不想女主养别人的孩子,觉得她受了委屈。

    但请理智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设定,便没有拓跋珣、慕容樱存在的必要,与之有关联的长孙明慧、慕容擎等人亦不会出现,势必会影响所有主角配角的行动,或许本篇会变成一篇女主有简单心机的,缺少了不少障碍,一路扶摇直上坐镇中宫,然后完结……

    这样的故事固然甜些,但那又与其它何异?一部接着一部皆是同样套路的文章,读者们看了我的这篇文后依然感觉看开头便能猜到结尾,索然无味,最后划走……或许也会有人看,但这好像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先来简说一下关于此制度的说法。

    崔广彬先生发表的《北魏「立子杀母」制度考证》(《北方文物》1997年第1期),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特别是秦朝以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不断加强,皇权越来越成为至高无上的象征。

    与此同时,皇后、太后等利用与皇帝的特殊关系,经常听政、参政、摄政,乃至临朝称制即执政。

    这种历史政治现象,可以称为「后妃政治」。听政、参政可算是一般的后妃政治,摄政、执政可算是深层次的后妃政治,一般情况下,后妃干政常常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在新老皇帝递嬗之际,为了不使皇权旁落,后妃常利用皇帝年幼或缺少;二是后妃乘皇帝多病或 能力低下的机会,执掌大权。

    后妃一旦掌权,必然面临许多问题,其难度自然大于男性皇帝,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中对女性歧视的因素。

    执政后妃为摆脱上述困境,就急需扩大自身力量,常常起用娘家人即外戚为心腹。

    于是其势力逐渐坐大,也就萌发凯觑皇位的心理,对皇权构成威胁。

    这一点两汉时期最为明显,如吕后专政,几倾汉统;

    王莽篡位,移国改姓。皇权与外戚的矛盾斗争不但不可避免,而且会长期持续下去,在这个斗争过程中,皇权常常依靠传统力量战胜外戚。

    虽然如此,但国家正常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生产受到影响,使人民遭殃,国家损失,外戚招祸。

    从西汉建立至汉平帝,外戚20余家,保全者仅4家。后妃当政外戚势力坐大-皇权与外戚斗争-外戚失败被诛,似成为两汉时期带有规律性的社会政治现象,皇权与外戚的斗争成为必须从政治上给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