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对照组后,我进大院躺赢[五零] 第43节 (第3/5页)
娃不一定有这个必要,可想想还是答应了。 提起这件事的是李明宛,但最后一起完成这件事的还有其他知青。 不仅是女知青们,男知青在知道她们的打算以后,都积极的响应,一起帮忙。他们找来了旧的、残破的桌椅,在一番修修补补之后,搬到了外面,给学生们用。 因为上工辛苦,大家每天在下工以后还要教授知识,天天这样难免有些撑不住,所以都是排了表,轮流来教学生。 在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这个私底下教孩子们认字的‘缩小版’扫盲班初见成效,甚至带动影响起了周边的几个大队和公社。不少下乡的知青都效仿他们,扫盲不仅给村子里的大人,更有上不了学的孩子,不管是男孩女孩,一视同仁。 这件事后来还引起了来视察的领导重视,开始广为推行。 因为从那一年开始,知青下乡从自愿报名,变成每家每户如果是多子女,都必须有一个孩子报名下乡。 大量的青年进入偏远农村,为解决城里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而到了农村以后,除了干农活,他们还发挥出其他的作用,帮助扫盲。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过去了,李明宛开始习惯下乡的生活,也习惯了教村子里的小孩读书认字。江平之依然时常来看李明宛,他们并没有受到之前村民闲言碎语的影响。既没有迫于什么迂腐的观念结婚,也没有因此而避嫌疏远。 但和逐渐习惯的平淡生活不同,从上到下,局势越来越紧张。 不仅仅是底下的人闹腾,就连上面也开始了大洗牌。 情形危急到,连当初同住大院的杨成桢一家,都被软禁在他们自己的院子。 这件事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杨成桢的贡献不凡,他的地位虽然比不上李文畔,但也算举足轻重。听说他的夫人,几次三番差点被来闹事的人抓出去批、斗。 而刘剑龙一家人不管是刘剑龙,还是他老婆,都是农民出身的好成分,更别提他家儿子还牺牲了。但是早在一年前,看似粗犷,可其实直觉敏锐,懂得收敛锋芒的刘剑龙就自请调到了地方部队,勉强算脱离漩涡。 李明宛几乎不敢想象,那可是大院啊,还不是一般的大院,原先是个王府,住在里面的人举足轻重,她犹记得从前守卫有多么森严,可怎么会连这样的地方,都差点被人围进去。 事态严重到了超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