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 (第13/15页)
作好,于是他就报名参加了这个电子工作队。 那时的计算机很落后,是用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做的第3代的计算机,用那个电传打字机的穿孔纸带来编程序,是用二进制编程,纸带上的打了洞表示1,没打洞就表示0,一个计算机要有几个大穿衣柜那么大的体积,速度和存储容量及操作功能却只有目前这个手提电脑的几十万分之1。 船舶工业部武汉计算技术研究所在武汉的关山,原来属于中国科学院,后来划归六机部,是研究军舰和潜艇的。当年一到七的中央大部分工是:一机部主管民用机械;二机部主管核工业和核武器;三机部主管航空;四机部主管电子工业;五机部主管常规兵器;六机部主管造船和军舰;七机部主管导弹,所以这个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是为国防工业服务的。研究所这个项目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控制轧钢机,这是国内的首创,为的是验证他们制作计算机的性能和软件功能,最终用来控制核潜艇和军舰。他们就选在了江城市的钢厂,这是因为,自动化必须在高度机械化电气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这厂的初轧机是大跃进时苏联援助,从东德进口的,机械化电气化程度最高。何胜亮所在的电子技术工作队就为这所研究所配套服务。钢厂的这批技术人员被送到这里来培训计算机技术,何胜亮的计算技术就从这里开始。工厂组织他们来到了武汉,集体住在大东门饭店。每天坐公交车到十几公里外的研究所去。这个研究所环境十分幽雅,在武汉东湖的磨山植物园旁,依山靠水,绿树婆娑,鲜花遍地,有几栋白色的钢筋水泥楼房,里面有研究室和生产车间,大门边缘是几栋员工们的宿舍。 培训队伍一批有十几个人,分为软件硬件和系统,对系统技术的要求最高,要同时了解软件和硬件的技术。项目的总工程师是系统组长陈志玉,硬件组组长叫罗继云。这个研究所的工程师很多,很多是广东客家人,有的已成家,在研究所里有宿舍楼分了房,还有一部分没有成家,是单身。陈志玉和罗继云都是单身。研究所里还有一些员工是在工厂里面,生产集成电路板,组装机器。培训队有个叫项成江的,是部队转业的,原来在空军雷达部队做设备维修,所以对硬件有些基础。软件组的负责人是吴广胜,他在中学时曾被选为飞行学员,在武汉航校学习过,后来又送去中南矿业学院学习自动控制,所以他算是本行。还有个女工程师,叫全中霞,是武大计算机毕业的,数学脑瓜很灵活。工艺组有个电工,是湖北黄梅的,名叫刘阳华,是个很漂亮的小姑娘。何胜亮的计算机技术等于是从零开始,原来在学校里有一些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基础,好在他的自学能力很强,陈志玉手把手地教给他,首先给他一套图纸,一打开来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标有字母数字的小方块,半圆形加无数连线,陈志玉说,这些就是我们的计算机的电路原理图,这些小方块小半圆形都是一个个的集成电路,用各种线把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